韩忠玉:办有品质的教育

  • A+
所属分类:特约之作

在教育改革进入到“深水区”的今天,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与日俱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成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的责任与使命。办社会需要、家长认可、人民满意的教育,其核心和生命是教育要有科学的管理、生态的校园、绿色的质量、扎实的工作作风,将落实进行到底。如何实现上述教育宿求?多维的教育考量内涵应该是: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办有品质的教育

规范办学不动摇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范办学是办好教育的前提与基本保障,没有规范,优质教育的产生就无从谈起。要实现规范办学,从常规化管理角度来讲,教育管理者要经常审视自己与教师在办学过程中,行为是否做到了依法治校、依法施教,是否合法、合规,是否触碰了规范办学的“高压线”。

一是要规划好观念正确的“路子”。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思想,建立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改革以分数为唯一评价学生标准的教育评价体系,树立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普通学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我们应该看到应试教育的弊端,不能口里讲的是素质教育,手里抓的是应试教育。在教学中不能以对学生负责为由,运用老观念旧方法进行教学,只抓文化课成绩,轻视学生的德育、美育、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是要建构落实好课程标准的 “架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学思结合,实行知行合一,坚持因材施教,离不开科学的课程建设。衡量一所学校是否能让学生获得全面的成长,是否能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关键是要看其课程的设置与落实,课程的品质与选择。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严格按学校的课程表上课,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能只重视考试科目的教育教学,忽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真正做到“三个还给”,即真正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快乐还给学生。

三是要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尺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规范办学行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重头戏。《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要规范办学,首先须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教师在遵章守纪的同时,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业务精湛,思想过硬的传道授业者;把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作为一种基本的职业规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是要常照民主管理的“镜子”。推行校务公开,实行校务会议管理制度,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科学民主管理机制,建设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等,不应只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装在档案里的文件,而应上升到人文的高度去实践,让民主管理成为学校文化的元素,落实到评优树先、晋级晋职等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一个缺失公平与民主的学校,必然是一个人心涣散、无工作动力的团体。当教师不能在校园中获得相应的尊重与理解,不能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体验不到应有的职业幸福,就必然会把各种消极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学生,这与教育的本质是相悖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民主管理就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五是要多出校园和谐的“点子”。学校应该是包容、友爱、团结的“大家庭”,是能给师生带来安全与愉悦的幸福港湾,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特别是校长,要善于理性、智慧地带领自己的团队办学,同时充分吸纳教师合理的意见建议,营建和谐的校园氛围。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中齐头并进的三驾马车,哪一个方面的短板都会使全局的发展失衡。规范化与人文化共生共荣,制度是约束人而不是整治人的,规范办学要让人文情怀充盈校园的每个角落,要让和谐、人文成为学校文化的内容。学校工作涉及面广、事无巨细,学生管理、校园安全、饮食健康莫不是学校常抓不懈的“功课”。教育管理者要有风险意识,不松懈、不大意,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让学校处处充满生机,让校园更像校园。

规范办学不仅仅是规范办学行为,还须规范办学思想。规范办学不是循规蹈矩,不是因循守旧,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教育法、教师法、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框架范围内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行政;在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机制的同时扩大教育开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完善治理机构,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在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广范围内的教育普及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更新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缩小校际、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以充满活力的教育机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改革的路上,我们既要避免好高骛远、拿来主义、拔苗助长、歪嘴和尚念经的急功近利,同时又要反对因噎废食、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消极保守。规范办学要求我们在坚持育人为本的前提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图虚名、不做虚功、不贪私利、不搞形式主义,放下花拳绣腿,把平常事做好,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真。让我们的教育使孩子受益,让我们的教学为社会发展服务,让我们的教师在实现教育目的的同时,创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形成符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让求真务实成为时尚,让追求卓越成为追求,不畏浮云遮望眼,崇美崇实办教育,方可“等闲识得东风面”,方可“迎来万紫千红的教育新春”。

遵循规律不折腾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反复强调的内容,任何一位站在教育前沿上的改革者都不能等闲视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细活儿”,也是个“慢工”, 我们不能在脱离了自己实际的情况下,为“新潮”与“时髦”而改革,若过分看重与追求所谓的“改革成果”,只能导致在追风的路上迷失了自我;好高骛远的思想只会使本末倒置,不能科学有效的指导教学实践。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思想最后导致的是在本质的教育教学工作荒废的同时,“孜孜以求”的东西又不成体系,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教育工作者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眼中要有“人”的形象,心中要有“人”的概念。尊重教育规律,按规律办教育,不守旧,不作秀,在创新中传承优秀的经验,发展和完善有益的做法,努力使教育实践贴近教育本质,让办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

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做好我们的教育呢?

第一,突出教书育人的功能。教育是一门学问,做教育就要营造浓厚的教育教学氛围,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远离形式主义,突出教育教学的重心,不玩虚的,不玩假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牢记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是为了学生发展,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教育就是要实实在在的讲、实实在在地做,不需要过多形而上的东西。我们常讲感情“伤不起”,我们的孩子也耽误不起。人误地一晌,地误人一年。如果我们耽误了学生一个学期就会耽误学生一辈子。在教育改革的路上,仰望天空是必须的,但一定也离不开脚踏实地,两者是辩证的统一。

第二,树立服务师生的意识。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是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必须;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的社会发展必然。但是,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不是教育行政部门甩包袱、卸挑子,不是另立门户,做甩手大掌柜,而是转换角色,优化职能,助推教育改革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新型管理机制中,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基础教育领域更好发挥自身优势,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做好政策导向、规划布局、监督指导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校长有充足的时间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研究管理,在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的同时还要授之以渔,强化业务指导;教育行政干部要树立为学校服务的意识,摒弃官僚作风,强素质、塑形象,杜绝脸难看,事难办,不给学校增添麻烦。

第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有了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师德建设是每一位校长的责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一位好校长的视野当中,一定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尤为重要。而教师专业发展只有建立在自觉自发的基础上才能长久。作为校长,首先要点燃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让教师有自我调动潜能的愿望,在此基础上,设置教师发展的不同层级序列。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关注那些能干不说的教师,让实干的实惠,有为的有位,吃苦的吃香。以兢兢业业的老教师为榜样引导青年教师成长,让老年教师看家,中年教师当家,青年教师发家,让每位教师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只有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了,才能为学生搭建更多个性的、可供选择的平台,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和专家型教师团队建设、创新性教师团队建设尤为重要。中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决定一所学校未来的路能走多远,骨干教师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标杆,专家型教师团队建设引领教学教研向更高层次迈进,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决定了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的活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个体发展与群体培养同等重要。

狠抓质量不放松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这是我国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方针。

教育必须要讲质量,没有质量的教育不是好教育。教育工作必须大张旗鼓地突出课堂教学这一工作中心,牢固树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理念,多一些实实在在的业务研究氛围,少一些不切实际的花样翻新。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抓教育教学质量,领导是关键。因此,每一位教育干部要转变“管”教育的思想,树立“做”教育的意识,要潜心研究学校管理,研究教学业务,要做师德的表率、业务的榜样,通过建立科学合理、运转有序的符合本校特点的学校管理制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里所讲的质量,不是单纯强调分数的考试质量,而是涵盖了教育教学研究、科学质量检测、深化课堂改革的“质量”,教师不能只追求给孩子满分,还要让孩子满意,使孩子满足,最终的归宿是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提升教育质量。要实现上述教育目的,一是要求从事教研的教育工作者要有全面过硬的自身素质,做教育理论的先锋,成为教育实践的行家里手,能以教育教学专家的身份出现在校园里。教研工作有着前瞻性、指导性、具体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研工作者既能了解学校的优势,也能掌握学校发展的问题与不足,能不失时机地给予一线教师点拨、引领,为课堂教学把好关,为教师专业成长指明路径,以此带动教学发展。教研工作有十忌:一忌眼高手低、只说不练。二忌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倒不出。三忌盲人摸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四忌敷衍了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五忌鸡蛋里挑骨头,灭人家威风,长自家权威。六忌听评课一团和气,避重就轻,不去研究问题或发现问题,做好好先生。七忌捡芝麻丢西瓜,抓下不抓上,抓老师不抓校长,不能执教研工作的牛鼻子。八忌居高临下,惟我马首是瞻,自己总是对的,缺乏有效交流与沟通。九忌画地为牢,强调模式,禁锢思想,束缚手脚。十忌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教研缺乏目的性、实效性、持续性,不能为教学实践所认可。要做好教研工作,就要沉下去,接地气,全面掌握区域内的学情、师情、教情,宏观上统观全局,微观上窥一斑而知全豹。二是向管理要质量,向教研要效率,提升教育研究的整体实力。从小事抓教研,不搞无效教研,不搞假大空的教研,提倡多搞一点“小课题”、“行动性”的草根式研究。教研活动、教研内容要针对课堂,立足于每一门科目、每一堂课,教研指导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课题研究要有可操作性、普及性,抓真的,来实的。教育教研要树立不追风、不刻意改革的意识。旧的课堂观念需要转变,要结合教师与课堂实际,不利于开发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方式不要出现在课堂上,更不能成为一种时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感受到快乐。小学教育要从基础做起,从规范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做起。通过教师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影响、提高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热爱国学;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毫不吝啬地表扬学生,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因为信心对于人的成长而言,比黄金更加珍贵。抓教育质量,教育的均衡发展很重要。所以,需要注意的第三个点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和相关政策向那些远离城区、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纳入重点工作范围,配合必要的政策倾斜,在资源、理念、财力上予以传帮带,让农村学校的教师也有走出去看外面世界的机会,并针对不同学校的特点,帮助学校把专家请进来“把脉诊断”,使学校获得长久的发展,逐渐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办有品质的教育,需要具备有品质的教育思想,打造有品质的教师队伍,从事有品质的教育教学研究,而在这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人的主观意识是第一位的,因而要成就有品质的教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一个有品位的人。相信每一位具有教育情怀的人,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之路上,都会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品位来实现教育品质的不断提升。

  • www.fz0536.com
  • 扫一扫加我微信
  • weinxin
  • 坊子帮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weinxin

评论已关闭!

目前评论:1   其中:访客  0   博主  0

    • avatar 天津网站建设 0

      感谢博主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