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愿无违

  • 但使愿无违已关闭评论
  • 1,956
  • A+
所属分类:小荷尖尖

但使愿无违

——课文中的陶渊明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的性格;“晨失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他的生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他的品质;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他的气节。他就是陶渊明。

东晋政治黑暗,军阀连年混战,百姓痛苦不堪,陶渊明“大济于苍生”之志根本无法实现,于是便有了《桃花源记》。你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虽是平平淡淡地描写,但其中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虽是作者虚构,可借渔人行踪这一线索,虚实结合,仿佛一个美轮美奂的桃花源就在眼前。这种境界是陶渊明隐逸,逃避现实的反映,他辞官归隐,过上了躬耕田园的生活,成为了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在他归隐后的诗中,以《饮酒》二十首、《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等最为著名,每首都朴素自然,言简意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饮酒》二十首中第五首的佳句,苏东坡赞它“境与意会,最为佳妙。”意思是说,把“采菊”看成了“我”与物融合的一种表现。而我更喜欢的还是最后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相传,陶渊明有一张五弦琴,每当酒喝起兴之时,便抚琴寄意,寓意于不言之中。正如这一句,所有的“真意”此时此刻全都蕴含在了“忘言”之中,全诗到此便嘎然而止,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果。《归园田居》五首一一描写了农村淳朴生活的乐趣、村中人的往来、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归结——“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还有自得的生活。句句展现了陶渊明归隐的悠然、恬淡。课本取第三首,此时的陶渊明把平凡的劳动当作了最快乐的事,也正如他所说:“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这也是他不满于现实,厌恶官场所致。

现实的黑暗,使他想反抗,却又无能为力,因此,他选择了逃避,却仍然能保持着高尚的情操。

在东篱附近采下菊花,悠闲自得地远望庐山……

  • www.fz0536.com
  • 扫一扫加我微信
  • weinxin
  • 坊子帮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