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 教育部: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已关闭评论
  • 618
  • A+
所属分类:特别关注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意见》包含5个部分、22条,对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要推进依法行政,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首先就要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在管理层面,《意见》规定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教育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行政干预,转变政府职能,严格控制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项目评审、教育评估、人才评价和检查事项,大幅减少总量。

将来,清单管理方式将成为教育管理方式转变的范本。《意见》要求,建立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开展负面清单管理试点。

《意见》还要求,加快国家教育基本标准建设,形成具有国际视野、富有中国特色的分层、分类教育标准体系。

要想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钥匙就得交给百姓。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教育决策法定程序。加强政府内部的层级监督及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主动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管办评分离,政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执鞭人”和“服务者”。《意见》要求,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执法体系,规范教育行政权力行使程序。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遵循法定职权与程序,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手段,依法纠正学校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和完善政府服务机制。科学编制教育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完善规划的实施机制,增强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和约束力。

在办学层面,《意见》对推进政校分开,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做了具体的规定:

第一,依法明确和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自主权。更加注重以法治方式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第二,加强学校章程和配套制度建设,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第三,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第四,健全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机制。鼓励高校面向社会办学,建立健全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机制。第五,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及时、准确地公开办学信息,保证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

《意见》从自我评价、专业结构评价、提高监督实效和评价质量等方面作出规定,要求在评价层面推进依法评价,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教育评价制度

第一,引导和支持学校切实发挥教育质量保障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机制,认真开展自评,形成和强化办学特色。第二,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加强各级教育督导工作力量,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督导工作专业化水平。第三,大力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整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扩大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价。第四,坚持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健全多元化评价标准,积极采用现代化评价方法和技术,保证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独立性,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第五,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结果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对评价中暴露出的问题,要认真加以整改。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9日第1版

记者 刘博智

延伸阅读

管办评分离如何走向纵深

有一些名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流行,几十年后又消失,带着独特的历史烙印。比如,粮票。

2015年,又有一个名词逐渐淡出中国人的视野——“非行政许可审批”。当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按照依法行政要求,彻底取消这一审批类别。在国务院公布的决定取消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目录中,“孔子学院(课堂)设置及年度项目审批”等三项教育部审批事项在内。

“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名词将成为历史。简政放权,我国的治理体系在发生深刻变革,踏着这个大步伐的节奏,教育管办评分离也在深入推进,寻求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

教育治理离不开三方:政府、学校、社会。如今,“壮士断腕”,政府的权力被逐步清理,“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一个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评价的教育治理体系正在构建中。

2015年,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步伐加快: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修正案,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法》首次执法检查;规范教育行政审批流程,公开行政审批服务指南,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学幼儿园已建立家长委员会;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章程制定核准工作基本完成;在“一市两校”率先启动教育综合改革基础上,22个省份、100多所部属高校完成综合改革方案编制报备工作;教育部委托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等单位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开展第三方中期评估……

“管办评”“国家治理体系”,这些老百姓听起来觉得有些晦涩的名词,到底会影响我们什么?

可以讲个故事。“一个人的毕业照”曾在网上流传,让北京大学古生物专业突然走红。济南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张卓写信给北大教务部长,表示自己想报考古生物第二学士学位。如果搁在以前,学校只能回绝他。因为高校开办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要经过教育部审批,像这种“一个人”的冷门专业难以被列入审批之列。随着教育部取消高校设置和调整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审批,张卓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2016年改革的难点在哪里?“在这方面,中央的步子反而迈得更大些,这为教育体制改革营造了很好的环境,教育管办评分离将来能走出什么格局,大家很期待。”一位专家对记者坦言,在现代学校制度方面,大学章程建设不错,但是中小学推进得还不是很到位。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中最难啃也必须啃的硬骨头。我国学校大多是政府公办,民办学校历史短暂,公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独立的中介组织起步晚,公信力不足;改革者在切割自身利益方面依然面临挑战,多放事权、少放人事财物权,多放虚权、少放实权的问题依然会考验政府的决心和行动力。

中央反复强调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这是释放教育活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总闸门”。2016年,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方便群众办事,方便学校办学。

检查评比多、随意性强、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亟待解决,能取消的取消、能合并的合并、能多部门联合的就不要一个个重复检查。

监管方式需要创新,以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是现代治理手段,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在这一年要加快完善。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报告、专业评估报告、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教学质量常态监测数据向社会公开,并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两个一流”建设的基本数据。

建立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制度,促进地方政府更好履行教育职责,健全教育督导制度体系。

让学校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办学治校上。教育部门要回应学校办学需求,从学校反映最多、师生愿望最迫切的事做起,为学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教育行政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在2016年迎来更大的挑战,未来怎么样,大家很期待,期待一个新的教育治理格局,激发、释放出教育发展的活力。(记者 赵秀红)

《中国教育报》2016年1月27日第1版

  • www.fz0536.com
  • 扫一扫加我微信
  • weinxin
  • 坊子帮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