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玉校长谈手机对中学生的危害

  • 韩忠玉校长谈手机对中学生的危害已关闭评论
  • 898
  • A+
所属分类:特别关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如今,手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基本通讯工具。“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已经谈出人们的生活,曾经的“大哥大”已不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智能机的研发更是在不断颠覆着人们的生活,掌上交流、购物、娱乐,足不出户便览天下之事,人们正越来越多的享受着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此我不想更多地铺展手机的使用与我们生活的便利,我只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亲眼所见谈一下中学生配备手机的危害。

近几年来,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武侠言情小说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危害青少年学生心智、影响学习成绩的两大重要杀手。“对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讲,家长为其配备手机有百害而无一益。”这,绝非危言耸听,我是以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甚多所见为事实依据下这样的断语的。

危害之一,手机的智能系统导致学生沉溺于游戏之中而不能自拔。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孩子从来都是因为喜欢动画片而喜欢电视,因为喜欢玩电子游戏而喜欢电脑。再高档的汽车对他们来说都不感兴趣,就是因为汽车不能为他们提供玩的东西。所以,对孩子来说,强烈的兴趣都是从玩开始的。因此也就不难看到,如今的学生所拿的手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智能化机,如果哪一位家长给孩子配备一部老年机,只能通话,不能提供任何上网与游戏功能,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会拒绝接纳。由此也不难看出,学生拥有手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从中体验电子游戏给他们带来的所谓快感。而大多数的电子游戏本身的刺激性、挑战性都会使游戏者上瘾,产生一种很强的心理依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瘾。总有一些认识模糊的家长认为不给孩子的手机开通上网服务就能杜绝手机游戏,这种认识是浅见性的,殊不知不少的孩子玩手机游戏都是通过下载网路游戏或网络小说而进行闲暇娱乐的。他们可以把手机藏在书本背后在课堂上玩,他们可以回到宿舍里躲进被窝蒙上头玩,他们可以把厚厚的书本依照手机的外型在书本上挖一个体积相同的“手机壳”,将手机藏在里面手捧书本认真地“读书”,而老师却很难发现这样的“猫腻”。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每一学期都有这样的例子——或亲见,或听闻。一个原本入学成绩很好的学生,入学成绩能排班级的前十名,可是,自从配上手机之后,不出半学期,成绩便下滑到班内的后几名。这种变化之快是迅雷雷不及掩耳、让人始料不及的。当我们还在着急地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的时候,往往没有看到手机带来的危害。这些都是惨痛的现实教训,每一位已经给孩子配备了手机或者正在计划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学生家长,在为孩子配备手机之前,必须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会时刻下降的心理准备。出手之前一定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充分的理由必须为孩子配备手机。我的观点是只要有一个理由不为孩子配备手机,那就不配。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哪一个家长都往好了去想,那你就是在害自己的孩子。

危害之二,手机的阅读功能让学生沉湎于网络小说而荒废学业。

寄宿制的学校过去在管理上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学生的外出上网,夜不归宿。为此,学校、班主任绞尽了脑汁跟学生斗智斗勇。晚上查铺,学校围墙上架铁丝网,宿舍窗户上防盗窗,为的就是将那些有网瘾的学生摁在被窝里睡觉。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所有学校外出上网的学生似乎一夜之间消失了,往日红火的网吧生意也似乎萧条了许多。为什么?智能手机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为学生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捷。下载一部网络小说,足不出户就能读上几天几夜。试想,谁还愿意冒着被逮被批评的风险到网吧去。除了玩游戏之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手机是用来阅读网络小说的。无一例外,翻开任何一个此类学生的手机,里面存储的小说都是玄幻、武侠等粗制滥造甚至不健康的。学生沉溺于这样的阅读兴趣之中,总会出现熬夜、上课走神睡觉、精力不够集中、学习不思上进、功课越落越大,影响孩子心理与生理的发育,扭曲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及价值观,生活规律混乱,严重者出现心理障碍。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那部本来没花多少钱的手机,其始作俑者就是孩子的父母。

危害之三,滋长学生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据我所见,大多数学生所拿的手机都比家长的手机高档,至少在手机配置上是这样的。苹果、小米、OPPO、酷派,孩子们聚成一块,比品牌,比配置,比配饰;离开老师的视线,把手机架在耳朵上,开机不开机的“喂喂歪哇”地吼几嗓子招摇过市地装范,你有我就有,似乎兜里不揣块手机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就是低人几等。这种虚荣心,这种攀比心理,这种从小养就的奢华消费习惯,给孩子带来的是成长道路上的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到我们眼见其危害性的那一天,已经是悔之已晚。在学校里,不少孩子为了凑钱买一块手机,为了省出上网的费用,一天三顿饭只吃一顿,一顿饭十成饱只吃三成,忍饥挨饿从牙缝里省出钱来给手机升级,买话费上网,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身体健康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学习了。所以,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家长,作为一个负责人的教育管理者,到了该对校园学生的手机现象说“不”的时候了。禁止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这不仅是我们国内许多中学的校园的管理制度,就是在美国等许多西方国家,中学里面也是实行这样的制度。我去美国考察他们的基础教育,发现美国仅有极少数的学校有限制的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绝大多数学校是不允许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

危害之四,惹是生非,导致青少年学生之间的矛盾摩擦。

不少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有很多时候是把时间用在泡网上面。在贴吧、QQ、微信等虚拟的空间内,他们无拘无束,指手画脚,信口雌黄,难免招致口舌是非,网上争不出高低,就在现实生活中一见高下,导致打架等现象,网恋、敲诈等违纪违法行为也有许多是源自网络。诸多问题往往是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家长不会发现,一旦暴露发现,往往又是很难纠正和挽回。

危害之五,美丽的谎言蒙蔽了家长和孩子的双眼。

但凡给孩子配备手机的任何一个家长其初衷都是非常善良美好的。

从家长一方来说,为的是联系方便,便于随时掌握孩子情况。但是,回过头来看看,有多少孩子主动在电话上跟父母谈学习,谈思想,谈人生?露骨一点说,学生的手机是做父母的给自己配的,不是给孩子配的。家长为的就是了却自己那颗牵挂孩子的心,随时将孩子牵在自己手里,不放心了就把这根线拽拽,觉得没事了就撒手一边不管放任自流,一部手机,完全代表了一个做父母的私心,其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为了孩子的发展着想。现在不少学校,包括潍坊四中,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都安装了IC卡公用电话,课余时间联系家长非常方便,学校的老师、班主任等个人电话也都是公开的,家长随时可以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更不用说家校通、班级的微信圈、QQ群,有好多的方式可以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为什么非得给孩子配备手机,认着一条道走到黑呢?

从学生一方来说,有手机可以方便上网查找学习资料,说的不客气些,这是另一种自欺欺人的美丽借口。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亲眼所见的现实情况是,很少有哪一个学生用手机来上网查找学习资源。如果真正想把学习搞好,只要把老师讲的听明白,把老师要求做的作业完成了,就能实现良好的学习目标。真的听不明白、搞不清楚,还可以请教老师、请教同学。而且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但凡班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少有带手机的;而但凡带手机的学生,却很少有学习成绩好的;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只要家长给配上手机,很少有不受影响的,居多的时候是成绩出现下滑。难道我们非要等到孩子成绩下降了、泡网上瘾了、思想出轨了,才想起控制孩子的手机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做父母的还是孩子本身,恐怕是想刹车都刹不住了。一旦成瘾,对手机的依赖性跟对毒品的依赖性一样难以戒除,所以,每一个明智的父母,都应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我们不否认有自制力强的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拓展自己的学习,校园中也确有将特殊需要与个人学习及成长关系处理到位的,在教育管理理论层面上也不乏标新立异地探索性惊人之语,个性与共性的并存是唯物的辩证,在教书育人这个大课堂上,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素养,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任何一种理论、观点、举措的讨论我们都可以存疑,但是,基于孩子发展与成长现状的教育实践我们不能存疑,有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偏颇与失误我们不能“另存为”,负责任的教育需要适时的、毫不犹豫的、旗帜鲜明的将问题格式化,因为没有哪一个老师、哪一个家长愿意拿孩子的青春“赌”明天!

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目前,潍坊四中实行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管理制度,孩子的未来是家庭的,也是学校和社会的,在对待手机这个问题上,希望做父母的要有一个“硬”心肠,惯子如杀子,话俗理不俗,多余的爱是伤害,为了你的孩子,为了家庭和我们这个社会的希望,很多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忍痛割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学生的成长,为家庭的幸福,为社会的发展,关掉学生手中的手机。

作者:韩忠玉,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学正高级专业职称,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潍坊市特级校长,齐鲁名校长。“信心教育法”的创始人,其教育理论专著有《韩忠玉信心教育》《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

  • www.fz0536.com
  • 扫一扫加我微信
  • weinxin
  • 坊子帮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