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一会要来人了,你要表现得乖一点啊!”“你在外人面前怎么能这么不听话呢?”
这些话你会不会经常跟孩子说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更好一些。
更好,就是按照世俗的标准,我们要更聪明、更好学、更勤劳、更大度、更幽默、更有责任感、更勇敢、更......还可以举出更多的“更”,总之,是比你本人更完美。
但时间久了,我们要求孩子把一个不真实的自我呈现在别人面前,并以为这才是可爱的,才是有价值的。这会让孩子认为,那个真实的自我,则是上不得台面的残次品,需要被掩藏和遮盖……
我们总是企图孩子表现得
比实际的情况要好一些
在一次活动分享快结束时,一位爸爸带着女儿走了进来。看着小女孩可爱,我问了,妹妹,你今年几岁呢?孩子不语,爸爸一边翘着二郎腿,一边说,宝贝,你答应爸爸在外要表现好哦!表现好了,爸爸就会给奖励哦。小女孩这才开始正式的介绍自己,我已经惊呆了,却在不知不觉当中留存了一个印象——你要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和人物面前,努力表现得比你实际拥有的状况更好。
当你企图在两个不同的自我之间游走时,你在生活中的形象就变得复杂混乱,你面临的形势也更加琢磨不透,甚至你的身体也无所适从了。
我们总是希图表现得比我们实际的情况要好一些。
好比我们小的时候,如果有客人要来,我们会被父母要求:“你要乖一些啊!”等到客人走了,父母会说:“好了,现在你可以放松一下了。”这些都是很平常的话,却在不知不觉当中留存了一个印象——你要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和人物面前,努力表现得比你实际拥有的状况更好。
什么是更好呢?
就是按照世俗的标准,我们要更聪明、更好学、更勤劳、更大度、更幽默、更有责任感、更勇敢、更......还可以举出更多的“更”,总之,是比你本人更完美。
这个主观动机可能并不是太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伪装的自我,可以骗人一时,
却不能矫饰久远,最后吃亏的还是你
不过,这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我们把一个不真实的自我呈现在别人面前,并以为这才是可爱的,才是有价值的。而那个真实的自我,则是上不得台面的残次品,是应该被掩藏和遮盖的。
这就是自我形象的分裂。我们不喜欢真实的自我,我们把一个乔装打扮的“假我”拿给大家看。当这个“假我”被人欢迎和夸赞时,另外一方面,我们的自卑加重了,我们知道外界的评价都是给予那个不存在的“我”,真实的我反倒像灰姑娘一样,躲在角落里拣煤渣。
长久下去,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分裂的人。
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我们常常听到女性朋友说,结婚以后,他的真面目暴露出来了,我几乎不敢相信他和结婚前是同一个人。
也有的领导会说,这个人是我招聘的,当时看他十分勤快,想不到真的走上岗位以后,却非常懒惰,毫无工作的主动性。
以上这两个例子,最后是以离婚和炒鱿鱼作结束。可见,伪装的自我,可以骗人一时,却不能矫饰久远,最后吃亏的还是你。
如果你觉得真实的自我还不够完善,那么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渐渐变得完善起来,而不是敷衍、遮盖或欺骗。那样的话,自己很辛苦不说,离完美也越来越远。再有,天下的人都不是傻子,你装得了一时三刻,却没有办法永远生活在一个不属于你的光环之中。一旦被人家识破,你被减分更多。
我年轻的时候,心其实很累。因为总想表现得比自己真实的状态更好一些,便不由自主地要作假。明明不快乐,怕被人看出,以为是思想问题,就表现出欢天喜地的兴奋。对领导有意见,怕领导对自己看法不良,影响进步,就故意在领导面前格外卖力地工作。其实,那彼此的不融洽,心知肚明。在会议上有不同意见,因为判断出自己是少数,就放弃主见随大流,默不作声......凡此种种以为是老练的举措,都让我做人辛苦,不胜其烦。
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示人,
没有必要取悦他人
后来,终于明白了,要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示人。没有必要取悦他人,没有必要委屈自己。这样做了以后,我本以为机会一定要少很多,因为抱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只求这一生做一个真实的自我,付出代价也认了。不想,却多了朋友,多了机缘。
思来想去,原来大家都更喜欢真实的东西。你真实了,自己安全了,也让他人觉得安全,机遇反倒萌生。从此,竭力真实。不但自己省力、省心,节省出的能量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而且成功的概率也高了起来。
- www.fz0536.com
- 扫一扫加我微信
- 坊子帮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