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一次液等于动一次小手术

  • 输一次液等于动一次小手术已关闭评论
  • 363
  • A+
所属分类:特别关注

国外视输液为小手术,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而我国医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开输液单子的医生常常无法在医院立足。而输液打吊瓶,因其见效快、疗程短而深受青睐,很多人无论什么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纷纷要求输液。 特别是换季之时,感冒发烧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实际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根本用不着输液,顶多吃些药,或者一碗姜汤配合退烧穴位的按摩,再多休息休息就会好。 下文尽可能详尽地说明了输液的危害所在,供各位参考。

先来看一些同输液相关的数据: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 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

6个医疗单位,一年之中就有326例输液反应,其中死亡7例。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滥打“吊瓶”还可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

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而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国家《药典》中规定的液体药品中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不能超过10毫微米。但是有调查却发现,市场上销售的很多输液药品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都超过了这一规定,有的甚至达到50毫微米以上。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 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 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

......

老一辈专家提出的“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滴”的用药原则越来越被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品不再短缺,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强调一步到位,动辄就进行输液治疗,已经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以至于国外同行把我们医生称之为“水大夫”!

输液常见的四种危害:

危害(一)

据统计用电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现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与此不无关系!

危害(二)

输液过多过快将引起急性心衰,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心肾衰竭是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

危害(三)

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也即让身体本具的一套自我恢复系统越来越麻木。

危害(四)

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因液体污染引起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每年全国都有不少人因此付出生命!

【女童输液抽搐 2小时后死亡】2014年1月6日8时许,辽宁鞍山,谭诗媛在姥姥的带领下来到了鞍钢集团总医院以下简称鞍钢总医院。1月1日,小诗媛因为感冒发烧,在该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并伴有支原体感染。医生为其开具处方:头孢唑肟及红霉素静脉滴注。“用药的第一天护士给做的试敏,结果是正常状态,于是连续用了5天的药。”小诗媛的姥姥说。6日9时左右,护士将药液滴入小诗媛的体内。“大约5分钟后,孩子便开始感觉不舒服,很快就出现了抽搐症状。”小诗媛的姥姥说,“医生和护士只是给使用了安定,我一再要求医生将正在使用的药液停下来,但医生认为拔下针管后再输液会很麻烦。”

9时20分左右,孩子父亲谭先生看见女儿在不停地大口喘息,连忙给医生跪下,“救救我的女儿。但医生数次表示‘没事儿,这孩子因为扎安定,是睡着了’。”谭先生告诉记者,一直到10时10分,眼看孩子就要不行了,相关医生才开始采取措施,包括按压心脏、输入盐水等。大概在11时30分左右,孩子死亡。

“我们质疑院方没有及时对孩子实施抢救,错过抢救的最佳时间。”谭先生说,如果是因为药物过敏所致,那么医院并没有及时停止输液或者采取有效的脱敏手段。鞍钢总医院院长刘新与患者家属进行谈判,院方否认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期的说法,并强调医护人员没有过错。对于事件如何处理,院长表示要根据药检及尸检结果进行处理。

无奈的“输液病”

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几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 无论小感冒还是其他什么病,人们总以为输液打吊瓶最保险又省事,但却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

因为输液的相对药量更大一些,而且不经过胃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显。但是一般人得了感冒等病去医院输液,一天一般只输一次,这样就会造成本来应一天分三次或四次输入的药量一次性输入了体内,输完后血药浓度要达到一个高峰,但过一段时间浓度就会降低,这样就造成血药浓度不稳定,就可能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还有就是过敏反应。相对而言, 口服药要经过肠道吸收,将身体不需要的或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过滤掉,之后才进入肝脏代谢,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就会降低血药浓度,进而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而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相对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过敏反应是致命的。

输液药品微粒过大,长期积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响肺脏功能。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是不超过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wu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指出,药品进入血液后,全身所有的静脉血都要回流到一个屏障器官,即肺脏,它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只能停留在肺里。

这些颗粒无法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这样就会造成肺部堵塞,肺部血管本来都是通畅的,这些颗粒积聚在肺部就使得氧气交换不够,人体呼吸困难。颗粒堵在血管里无法被清除出去,这时身体自动地采取第二个处理办法,就是将这些颗粒包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团块。输液时如果经常输不合格的药品,肺里就会积聚很多这样的团块。

丁辉认为,我们平时输的液体一般是每瓶250毫升或500毫升,如果按每瓶500毫升计算的话,只要我们所输的药品达到80瓶,就会在我们的体内留下5000多个那样的团块,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的氧的供应。

定期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病效果值得怀疑 现在,一些中老年人定期到医院输点活血化淤、扩张血管的药物,以预防血栓、冠心病或栓塞发生。但是这样做有多大的作用呢?

北医一院心内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夫认为,这样做没有科学依据,虽然静脉输液会比口服药起效快,但停止输液后没有口服药维持的时间长。而且心脑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很多,特别是和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关系很密切,单纯地依靠输液来解决问题是荒诞的。

  • www.fz0536.com
  • 扫一扫加我微信
  • weinxin
  • 坊子帮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