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的孩子”几乎都丧失独立创造力

  • “听话的孩子”几乎都丧失独立创造力已关闭评论
  • 624
  • A+
所属分类:亲子共成长

我们从出生到成年,每成长一步,都必须经过我们社会已经设置好的“灵魂之筛”,必须改变自己的“灵魂形状”而通过规范好的“筛孔”,否则就无法前进,要么被挡住去路,要么被社会遗弃。一次次的筛选,一次次的被迫的自我改变,我们灵魂中那些“独立的、非规范的、自由的创造的要素,就一点一点的丧失了。最后我们都成了整齐划一的规范”个体,而差异性的创造能力,也完全丧失了。我们是一个天生喜欢稳定、规范的民族,我们讨厌非规范的行为和智慧。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中我们设置、完善了一道道“筛子,这个灵魂之筛是复杂而严密的,具有多层次的结构,这个模式主要有三种关口:家长、学校、社会。只要我们认真地想一想自己对孩子基本要求,看看周围的家庭、想一想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最基本最经常行为,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要求孩子听话”。这是我们最经常的无意识行为。我们本能的要求孩子行为,符合大人的习惯,用我们的思维行为模式去塑造孩子。我们把自己生存的模式,做成一个无形但稳定有效的“筛子”,在无意识之中,用这个无形的筛子过滤孩子,而且是完全无意识的强制性过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使用了最基本的驯化手段:“奖励和惩罚”。凡是符合我们要求的,就认可、赞扬、奖励。而不符合要求的,就呵斥、打骂、惩罚。

这个强制按自己要求的驯化规范行为,从孩子出生就已经开始,而且是最经常性的行为,几乎天天都在进行,甚至一天多次次。我们对孩子的自由独立天性的扼杀,到底有多少次,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趋乐避苦”的天性,使孩子为了避免惩罚的痛苦而选择了服从,慢慢的学会对自己独立行为冲动的控制,变得胆小而拘谨,不敢自主的独立行动,这是因为他 们恐惧因为错误而受到惩罚。他们天生的自信就这样慢慢消失了。而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恰恰是创造力必须的心理条件尽管我们也经常鼓励孩子大胆做事,但是,这种空洞的鼓励频率,和真实惩罚的频率是不成比例的。长期奖惩所造成的恐慌心理是巨大的,它能慢慢摧毁了孩子独立行为的自信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信心的摧毁对人格健康是致命的,它能够使人完全自暴自弃。这是中国人普遍胆小、不自信的根源。所以,家长是扼杀孩子独立创造力的“第一杀手”。

父母的良苦用心和对孩子先天之爱是不容怀疑的,这是天性,即使动物都有这种天性,可是父母的行为和所造成的结果却是极为可怕的。父母这样“驯化”后代的原因:一是为了更省事,使养育孩子的代价更小,其二是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从而忽视了孩子“先天具有”追求更好生存和更多创造的智慧。这种完全“听话”的驯化模式,在一个生存环境极端稳定的“小农社会”危害是不大的。但是,对于一个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社会中,这种丧失独立行为能力和创造智慧的“听话”模式,简直就是生存的灾难。历史上凡是胆略超人和具有强烈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个人,几乎都是父亲早亡的。例如,朱洪武、拿破仑、希特勒、列宁、毛泽东等,虽然父亲的早亡使他们生存艰难,但是,也使他们免受了”心灵过筛” 的灾难。而科学上的创造者,大都是那些从小敢于叛逆,反抗“过筛”的人。凡是温顺服从过筛的“听话孩子”,几乎都丧失独立创造能力。

  • www.fz0536.com
  • 扫一扫加我微信
  • weinxin
  • 坊子帮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