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如何做新时代父母?

  • 孙云晓:如何做新时代父母?已关闭评论
  • 655
  • A+
所属分类:亲子共成长

今天的父母与孩子都有许多显著的变化,家庭教育必然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规律。因此,现代父母和家庭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更新家庭教育观,家庭教育工作指导需要实现五大转变。

误区一:家庭教育学校化

优秀青少年都生活在有良好家训家风的家庭

尽管学校代表国家,教师受过专业训练,教育教学及考核是有完整体系保障的,尽管学校抓家庭教育似乎最见成效,家长学校遍地开花,家长委员会成为中坚力量。但是,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是最漫长也最具影响力的教育,这些特殊作用是学校永远无法替代的。

家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最美家庭就是拥有良好家训家风的家庭家训对家庭的影响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因为它体现家庭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家风则是践行家训的标志,或者说践行家训形成的习俗或习惯。

青少年是良好家训家风的最大受益者。我从事40多年青少年教育和研究发现一个基本规律,即优秀的青少年都生活在有良好家训家风的家庭,犯罪的青少年都生活在问题家庭

误区二:家庭教育重智轻德

人格健康才可能让孩子获得幸福

目前家庭教育的重大误区是重智轻德,许多家庭已经变为第二课堂,许多父母成为老师的助教,并且以知识教育为中心任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全国初中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发现,家长主要关注孩子“日常学习”高居首位,占60.59%,仅有30.41%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状况满意,而近五成初中生认为家长给的压力较大。

据我们多年研究发现,多数中小学生的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83.6%的父母希望孩子考前15名。家长们的高期望与高焦虑有关,而许多家庭教育工作机构评价家庭教育得失的时候,也往往以孩子是否考上名牌大学为重要标准,实际上构成了对家庭教育的误导。

应该把人格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因为只有人格健康才可能获得幸福。因此,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必须警惕功利主义的诱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才能把家庭教育引向正途。

误区三:家庭教育可以忽略父母的主体责任

在家庭发展中要首先考虑儿童利益

自2015年至2016年初,政府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出现一个重要的变化,即开始强调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这是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教的体现。

在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确立了四个坚持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坚持家庭尽责。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监护人要依法尽责,在家庭发展中首先考虑儿童利益;加强对家庭监护和委托监护的督促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

2015年10月20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

强调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不仅应该成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重大原则,更要成为今后工作的着力点。

误区四:家长可以为所欲为

尊重儿童权利是新家庭教育观的体现

纵观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忽视儿童、暴力伤害、过度期望与过重压力等,其核心原因就是漠视儿童的权利。

无论是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还是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都赋予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四个基本权利,即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尊重儿童权利是新家庭教育观的重要基石,也是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根本依据,需要以儿童权利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工作。

儿童权利观有一个最核心的思想,即怎么做对儿童发展有利就怎么做。显然,这应该成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基本原则。

误区五:家长权威地位不可动摇

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家庭教育往往最成功

变化迅猛的信息化时代动摇了家长的权威地位,亲子关系趋于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早在199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就成立了“向孩子学习”课题组,就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对成人世界的影响进行了大型调查研究。

研究发现,当代中小学生具有10个方面的优秀品质,如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主体性强、平等意识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休闲态度积极、兴趣爱好广泛等。这些优秀品质已经对成年人产生了影响。

近20年过去,一代代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对成人世界的影响不仅在继续,而且在加大加深。在家庭教育方面多少孩子给父母的提醒往往是正确的,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父母需要调整好心态,虚心向孩子学习。

从家庭教育的实践来看,理解尊重并严格要求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家庭教育往往最为成功,孩子发展水平也最为理想。仔细探究会发现,其成功的秘诀大都是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而最具现代精神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一定是把全家人共同成长作为发展原则与理想目标的。

作者 |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

来源 | 《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 www.fz0536.com
  • 扫一扫加我微信
  • weinxin
  • 坊子帮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