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你:“老人摔倒,要不要扶?”你怎么回答

  • 孩子问你:“老人摔倒,要不要扶?”你怎么回答已关闭评论
  • 732
  • A+
所属分类:亲子共成长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我们总是教育孩子们要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要有热心、善良、勇敢的美好品质。我们相信,这些品质会让孩子们在与社会、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更顺利,也会给世界带去更美好的气息。

孩子问你:“老人摔倒,要不要扶?”你怎么回答

然而时代在变化,社会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我们在教育孩子善良热心的同时,是否要向孩子说明社会不美好的一面,告诉他们社会上还有形形色色的坏人、骗子、歹徒呢?当孩子们问我们“路上看到跌倒的老人扶不扶”时,成年人还能像过去一样理直气壮地说:“要扶,要助人为乐”吗?

曾有媒体报道,一个善良、热心、生活很有规律的11岁小男孩轻信他人,不幸被绑匪绑架并撕票,孩子的妈妈痛心不已,面对着媒体,她这样问道:“为什么孩子善良、热心这些好品质竟成了他遇害的原因?我们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

如今的老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善良、纯洁、热心,让孩子活在童话般的世界里,有时候不忍心告诉他这个社会上也有坏人、也有阴暗的一面。可这个社会本身就是多面性的,孩子迟早要面对。那么要怎样告诉孩子们那些社会的阴暗面呢?又应该如何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呢?

道德教育的两难局面

在上海市一场中小幼德育工作研讨会上,对于如何回答孩子“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问题,现场的讨论十分激烈。持正面观点者认为,一定要正面教育孩子;而反对者认为学生是未成年人,先要保护好自己,落实德育不能回避现实。更多人同意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回答“不扶”,怕孩子丧失爱心,回答“扶”,又怕孩子受到伤害。

新时期德育课遭遇了现实难题。”上海进才实验小学一名老师坦言:“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确有落差。有时候,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教育是完全相反的,我们教育孩子要纯净、要付出、要勇敢,但是,踏上社会,孩子们会感觉到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们会因此而感到‘不理解、太复杂’。因此,面对道德两难问题,我们很纠结。”

教育专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社会因素的变化,道德教育上的两难问题也越来越多,“要不要见义勇为”“要不要拾金不昧”“上下学,背着沉重的书包,公交车上是否该让座”都是两难问题,如何应对,是新时期德育课遭遇到的一个挑战。

有家长认为,这个世界虽然有阴暗面,但是我们家长还是要让孩子看到更多美好的一面,让孩子相信真善美是社会的主流,给他们暴露太多社会阴暗面,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也有一些家长意见相悖,认为社会是残酷的,有很多丑恶的东西;家长不能“粉饰太平”,要尽早地让孩子知道和看到这些丑恶,越早越好。知道了世间的丑恶,反倒对他们的成长来说就更安全了。

现在,这一类问题成了老师们和家长们的尴尬。因此,在学校里,老师们往往会避开这一类问题,不去回答孩子是否应该见义勇为,而是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家长们。然而有部分家长们也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认为孩子自然会在校园生活中学到社会中不光明的一面,无须亲自去教导。如此一来,教育的问题就更突显了。

这些家长们的经验

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只能自己多加小心

黄女士,孩子上初一

孩子上幼儿园中班开始活动多了,家长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陪在身边,那时我就经常跟他讲社会上有一些坏人,不要自己一个人走,出门要跟着大人,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说话等等。当时听说有拐卖幼儿的,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这些事情一定要跟孩子说的,因为事实上确实是存在这些不安全的因素。

其实我并不觉得告诉孩子社会上有一些坏人、社会上有一些阴暗面,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任何事物都是多面的,要告诉他生活里有美好的事物,要多引导孩子去体会美好的事物,让他们学会爱家,爱别人。但也应该提醒孩子一些客观存在的现象,比如坏人的存在。孩子长大了需要融入社会,面对现实,哪怕现实是残酷的。我觉得有机会早点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这个社会并不美好的一面,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可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很欣慰的是,现在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他一个人在街上打电话的时候都会很小心,因为担心会有人抢手机。孩子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我觉得一方面是我们从小教他要对陌生人保持警惕,另一方面随着孩子慢慢懂事,他自己也明白现在的治安不太好,要事事小心,这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我们无法改变,只能自己多加小心。

教孩子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

洪女士,孩子上高一

孩子小时候,我会告诉他:“不要跟陌生人走,跟了陌生人走,会把你带到很远的地方去,可能就见不到妈妈了。”记得孩子小时候跟我去逛街,他常常就在商场门口玩,我自己到商场去逛,他不会走远的,他会乖乖地在原地玩耍。儿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自己坐车上学了,在公车上他看到过小偷,捡过几次东西,都交给了司机。他回来时,我告诉他看见小偷时不要声张,因为我们还打不过小偷,可以用别的方法来悄悄提醒被偷者。

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还算可以的,有一次他在等公交车时玩着游戏机,有人来跟他说,那里有人找你,孩子就跟着去了离公车站不远的偏僻处,然后几个大些的孩子说:“可以借你的游戏机玩吗?”我儿子说:“不要!”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拔腿就跑了。还有一次,放学回家时,他的一个同学被勒索,那个同学就乖乖把身上的钱给了人家,然后害怕得直哭,我儿子就陪着他回家。

孩子遇到这些事情,我听到都觉得很后怕,但是这个社会由不得你怕,只好教会孩子自我保护,遇上这些问题时要冷静,及时寻得援助。

如何教育孩子面对社会阴暗面?

1.直面问题

首先,不能回避,而要直面这个难题。孩子的心灵感受来自成人世界的投射,成人对事情的判断和反馈,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老师可以把社会问题引进课堂讨论。讨论时不提供唯一性的答案,可以让不同意见交锋,让孩子有多元的答案。

让孩子们有多元答案很重要。因为追求单一的答案,可能会使得孩子说假话。即使现场有99%的孩子选择了肯定的回答,可是,在生活中他们真的能做到吗?在讨论清楚孩子选择背后的原因后,再对孩子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慢慢建立社会所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在讨论之后,也别要求孩子立即付诸行动,要允许孩子保留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慢慢想通。

2.迂回引导,正面诱导

有的社会阴暗面孩子知晓后,可能因为孩子年龄还小,一时不好讲得很明白。比如孩子问:“官员不是很优秀吗,怎么还犯错误呢?为什么当官的会以权谋私呢?”老师和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先进与落后。”我们的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可以给孩子举出一些正面典型,以此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我们党和国家干部。同时还应该告鼓励孩子:“你应该从自己做起,在学校学习期间应该热心为同学服务,做好小干部。”

3.榜样的力量

老师和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作用。在学校,孩子的偶像是老师;在家里,孩子的偶像就是父母。十几岁的孩子是非识别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做正确事、说正确话”,以自身的良好品德形象感染孩子。老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尽量在孩子面前做一个“正人君子”。

4.掌握正确方法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现在许多孩子都很叛逆,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如果强制地告诉他们“不许和陌生人说话!”,孩子很容易有逆反心理。

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报刊上的新闻案例,告诉孩子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也可以做一些亲子游戏,在游戏中用不同的道具扮演不同的角色,待游戏结束后再跟孩子说“哪些人”可以理,“哪些人”应不予理睬。

其实,让孩子知道社会有阴暗的一面并不会与“真善美”的教育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果只告诉孩子这个社会美好的一面,那是不全面的,等到孩子长大了发现这个社会其实并没有那么美好时,他就会有被欺骗的感觉,这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从孩子的安全角度考虑,孩子童昧未开,天真无邪,不知道外部世界的凶险,因此告诉孩子这个社会上有一些坏人,是很有必要的。与其冒险让孩子在好人与坏人之间选择,不如干脆不让他们选择。老师和家长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育,为孩子设置“防火墙”,让孩子远离“险区”。

  • www.fz0536.com
  • 扫一扫加我微信
  • weinxin
  • 坊子帮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