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这门课程能帮助我了解自己的兴趣。我的职业兴趣很明显,我是艺术型的。我喜欢的职业是作家、景观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等。我的确对这些感兴趣。我特别喜欢这门课程。”“用这门课设计的测评方法来分析我的性格特点,我发现,我的性格优势是考虑周到细致而且能集中注意力深入关注某个问题或观点,不足是在处理及解决重要细节问题上缺乏纪律或原则性。这是我以后要注意的地方!”……在潍坊市坊子区崇文中学,说起学校开设的“人生规划教育”课程,学生们的感受很多。
这是一门深受学生们喜欢的课程,也是在学生们看来给他们带来许多“意外”收获的课程。
从2010年春季开始,崇文中学开始开设这门课程。历经3年,在让学生深深受益的同时,也让校长和教师们深深体会到了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有规划的人生更幸福
焦宗芳,坊子区崇文中学校长。10多年来,他一直潜心于高考志愿研究,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他发现,很多中国家庭齐心协力,奋斗十几年,最后的目标是让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学。至于孩子将来做什么,怎么发展,很少有人认真考虑。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只是为上大学而上大学,不清楚上大学学什么,上大学为了什么,学完以后又要干什么,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哪一门专业更适合孩子将来的发展。
“如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长与潜质,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匹配的职业,并以此树立职业目标,通过职业目标引领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呢?”这个问题一直盘旋在焦宗芳的心头。
后来,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让他眼前一亮: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如果从事有兴趣的职业,可以使人积极、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为什么不科学地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职业兴趣目标,激发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欲望呢?”2009年,在他的主导下,学校成立了“潍坊起航人生规划教育研究中心”,开发“人生规划教育”课程,希望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让学生生命更精彩。
“人生规划”帮学生寻找发展方向
崇文中学“人生规划教育”课程分“自我认识”、“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三大主题,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每一阶段发展的特点和重点,编写了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3册教材,每册包含“心理导航”、“学业指导”、“人生规划”三部分。每节内容由五大板块组成:趣味引入,分享体验,理论提升,行动指南,反思升华。内容贴近学生心灵,吸引学生兴趣,每一节都精选了一个跟本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以引发学生思考,而且注重了学生的分享体验和行动指导,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心理导航”重在解决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问题,比如失败、颓丧、消沉、人际关系处理不好、青春期烦恼、与家长有代沟、不喜欢某位老师等。“学业指导”是通过有效的学法指导,逐步让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职业规划”则是通过科学的测评,帮助每名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社会实践、参与社团活动、进行职业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初步确立自己喜欢的职业类型,树立职业目标,为将来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实践、锻炼,发展自我。
与这门课程配套使用的,还有《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手册》,里面涉及“我就是最好的风景”、“直面挫折”、“学业技巧与提升”、“心灵深呼吸”、“我的特质”、“升学与选择”、“求职百宝箱”、“生涯尝试”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克服困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以便确立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我是一名校长,但我更愿意享受当一名职业规划师的快乐。当看到学生一个个发现自己的兴趣,圈定大致的兴趣职业范围,并且来咨询我,让我帮他们分析的时候,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当看到学生们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为此而努力的时候,我更是激动……”看到“人生规划教育”的初步成效,焦宗芳很是欣喜。
有了目标引领,学生已经起航
“学校的‘人生规划教育’课程为我‘量身定制’了以后的发展方向,我觉得很适合我。”今年刚刚从崇文中学考入潍坊四中的于晓迪说,他很感谢母校开设的这门课程。
学校广播站站长范红霞喜欢的未来职业是播音主持,是“人生规划教育”让她更加明晰了自己的特长优势和职业选择方向。她主动申请主持学校广播站播音,两年的实践锻炼,让她更加自信大方。她说,为了实现自己将来的梦想,课余读了大量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发音,还经学校联系,到潍坊人民广播电台客串播音主持,协助媒体进行过多次采访。
还有那些正活跃在医院、银行、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子企业等单位的学生们,他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进他们向往的职业领域,感受、体验、锻炼、思考、分享……
更有那些喜欢实验研究,致力于科学发明的学生们,他们在一次次的科技创新大赛以及机器人比赛中体验成功,有的甚至走出国门,远赴荷兰参加比赛。因为喜欢,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因为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更加积极努力,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
“学生们现在特别活跃,好像每个人都有事做,都在不停地忙活。”老师们也感觉到了学生们身上发生的一些明显变化。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 www.fz0536.com
- 扫一扫加我微信
- 坊子帮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